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3篇

时间:2023-12-10 11: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3篇

事业单位会计顶岗实习报告总结3篇总结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得到支持,也有利于团结同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工作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的文章13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容和载体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处在新世纪新阶段,当大多数农民群众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们的需求便发生了变化;城镇居民基本实现了初步小康之后,他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基层党组织应当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而提供服务,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以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第一,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时俱进,应当在实践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联系服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象是“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需求,不是静止不变的,是会随着情况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而会不断变化、日趋复杂。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服务者们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人民群众新情况、新形势下的问题和需求,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落实中央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孙同志通过对联系点的实地走访调研,收集和听取各方意见,交流分析全面总结而得出结论: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人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应当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应摆脱以往单一的、至上到下的管理方式,利用基层党组织分布的广泛性、深入群众的优越性,全方位宽领域感受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全新的影响力吸引群众、团结群众,实现在服务中凝聚群众、在引导中带领群众、在示范中组织群众。这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之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在如何把握群众的需求,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上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在方式方法上要既依靠群众又教育和引导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觉悟,坚定群众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根本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实践活动精神。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但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对联系服务群众实践教育活动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些都是形式化、走过场,不当回事,不放在心上。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容和载体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处在新世纪新阶段,当大多数农民群众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们的需求便发生了变化;城镇居民基本实现了初步小康之后,他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基层党组织应当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而提供服务,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以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第一,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时俱进,应当在实践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联系服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象是“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需求,不是静止不变的,是会随着情况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而会不断变化、日趋复杂。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服务者们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人民群众新情况、新形势下的问题和需求,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落实中央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孙同志通过对联系点的实地走访调研,收集和听取各方意见,交流分析全面总结而得出结论: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人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应当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应摆脱以往单一的、至上到下的管理方式,利用基层党组织分布的广泛性、深入群众的优越性,全方位宽领域感受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全新的影响力吸引群众、团结群众,实现在服务中凝聚群众、在引导中带领群众、在示范中组织群众。这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之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在如何把握群众的需求,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上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在方式方法上要既依靠群众又教育和引导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觉悟,坚定群众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根本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实践活动精神。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但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对联系服务群众实践教育活动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些都是形式化、走过场,不当回事,不放在心上。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3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行动的指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感城市贡献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发展和保护好群众利益,是党章赋予全体党员的根本责任,党除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私利。因此,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党章和党规所不允许的。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用党章的规定规范言行,必须把群众观点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城乡百姓全面过上小康生活而努力。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经验总结。在解放战争时期,党依靠人民群众,_了国民党_的统治;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党广泛团结和联系人民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用新目标、新理念、新实践紧紧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充分显示出群众路线的强大生命力。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首先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感情上亲近群众,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把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使党的主张、奋斗目标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要求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着力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只有坚持“六个着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才会有的放矢,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主动做,从而增强宗旨意识,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形成以学促干、学干结合、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学习教育也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4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行动的指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感城市贡献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发展和保护好群众利益,是党章赋予全体党员的根本责任,党除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私利。因此,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党章和党规所不允许的。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用党章的规定规范言行,必须把群众观点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城乡百姓全面过上小康生活而努力。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经验总结。在解放战争时期,党依靠人民群众,_了国民党_的统治;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党广泛团结和联系人民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用新目标、新理念、新实践紧紧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充分显示出群众路线的强大生命力。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首先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感情上亲近群众,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把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使党的主张、奋斗目标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要求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着力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只有坚持“六个着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才会有的放矢,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主动做,从而增强宗旨意识,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形成以学促干、学干结合、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学习教育也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5

  人们常说,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公仆,就是人民公用的仆人,是服务人民的。党员干部要很好地服务群众,就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围绕群众做工作。

  一、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广开言路、倾听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体察民情,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建立感情。

  二、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把群众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对待群众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坚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众,不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摆官架子、说官话;坚持用平等的心态联系群众,不高高在上,不以权压人,让群众说心里话,道烦心事,讲真想法,提好建议。

  三、要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善于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员干部,绝不能整天围着办公室转,围着上级领导转,而不围着群众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难上,做到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安排时间深入基层,无论时间多紧,都要抽出时间联系群众,切实在联系群众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四、要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用群众的智慧推动当地发展。

  五、要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干部为群众多送一份温暖,群众对干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尽一份职责,就为党多增一份光彩。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每名党员干部只有始终牢记自己职责,自觉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6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永恒课题。这一重要论断,精辟阐述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彰显了我们党一贯的民本理念。所以,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对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最近,自治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专题讨论,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改作风首先要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而关键是要解决好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这一根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把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即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根本的政治品质。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概念。1944年,毛泽东又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纪念张思德同志的文章,全面阐明了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后来党的建设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945年4月23日,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首次使用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一科学概念。在“为人民服务”前加上“全心全意”四个字,又进一步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特别要求党的领导人和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做到三条: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第二,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程度和满意程度为标准,始终牢记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而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标准。”在西藏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依靠西藏广大群众,开创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寻常的历史进程,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在这历史性跨越进程中,历届自治区党委全心全意为了西藏人民,以西藏各族群众的利益实现程度和满意程度为标准,把服务老百姓、造福老百姓作为责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区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

  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就决定了共产党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危险则是脱离群众和没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异化了,变成了“为老板服务”、“为人民币服务”。在处理各种经济主体利益时,一些党员干部往往摆不正位置,立场、感情没有站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上,不能做群众的“主心骨”、“代言人”,而是一屁股坐到了比群众强势的既得利益群体一边。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一些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一些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领导干部的文化、学历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并未“水涨船高”,反而降低了。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深思,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其中失去民心是根本原因。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即使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在实践第一线,他们最富有实践经验,最富有创造精神,任何个人无论怎样英明,都无法与群众相比;任何伟大的领袖,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思想僵化、犯错误,这些已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证明。邓小平同志是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典范,早在1980年他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很多旧的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习近平曾指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有效途径,是推动西藏发展稳定的本质要求,是解决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因此,只有正确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要命题,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把人民群众看做维护西藏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力量;把人民群众看做“眼睛”,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群众;把人民群众看做“上帝”,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看做“土地”,深入到群众中去生根发芽;把人民群众当做“水”,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优良的作风把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宏扬“老西藏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曾要求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要继续着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西藏发展稳定无私奉献,使“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上永放光芒。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老西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内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行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诞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是先辈们在行军打仗、巡逻执勤中不断挑战生理极限、生命极限,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老西藏精神”,发展于西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善于改革开放时期,升华于跨越式发展时期。“老西藏精神”,把为了西藏人民、服务西藏人民、造福西藏人民作为责任,扎根西藏、奉献西藏、建设西藏,为我们树立起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老西藏精神”已成为新时期建设新西藏的核心,成为全区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老西藏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样,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

  正因为有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老西藏”们才能以为人民服务、解放劳苦大众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用这样的信仰把百万农奴解放出来,带领西藏各族人民结束西藏延续1000多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从实践角度看,信仰的强大动力支撑“老西藏精神”与党的理想信念相结合,具有强大的实践价值。共产党人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西藏的发展,促进了西藏社会的新跨越和各民族的共同富裕。正因为“老西藏精神”有机地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情操与热爱西藏、全心全意为西藏各族人民服务的思想结合起来,把既不怕苦也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慎重稳进的方针结合起来,把艰苦创业和模范执行政策、遵守纪律结合起来,把艰苦创业与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援结合起来,党在西藏的工作才取得巨大成功。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援藏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及各类建设者,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技能特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为西藏人民的幸福办实事、谋利益,将“老西藏精神”奉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境界,齐心协力,与当地干部群众融为一体,为建设和谐繁荣的新西藏贡献力量。

  “老西藏精神”从实践到理论始终把西藏各族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老西藏精神”马克思主义群众至上的观点。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进工作作风,才能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要问题。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7

  人们常说,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公仆,就是人民公用的仆人,是服务人民的。党员干部要很好地服务群众,就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围绕群众做工作。

  一、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广开言路、倾听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体察民情,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建立感情。

  二、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把群众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对待群众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坚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众,不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摆官架子、说官话;坚持用平等的心态联系群众,不高高在上,不以权压人,让群众说心里话,道烦心事,讲真想法,提好建议。

  三、要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善于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员干部,绝不能整天围着办公室转,围着上级领导转,而不围着群众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难上,做到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安排时间深入基层,无论时间多紧,都要抽出时间联系群众,切实在联系群众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四、要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用群众的智慧推动当地发展。

  五、要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干部为群众多送一份温暖,群众对干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尽一份职责,就为党多增一份光彩。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每名党员干部只有始终牢记自己职责,自觉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8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永恒课题。这一重要论断,精辟阐述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彰显了我们党一贯的民本理念。所以,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对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最近,自治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专题讨论,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改作风首先要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而关键是要解决好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这一根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把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即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根本的政治品质。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概念。1944年,毛泽东又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纪念张思德同志的文章,全面阐明了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后来党的建设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945年4月23日,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首次使用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一科学概念。在“为人民服务”前加上“全心全意”四个字,又进一步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特别要求党的领导人和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做到三条: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第二,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程度和满意程度为标准,始终牢记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而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标准。”在西藏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依靠西藏广大群众,开创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寻常的历史进程,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在这历史性跨越进程中,历届自治区党委全心全意为了西藏人民,以西藏各族群众的利益实现程度和满意程度为标准,把服务老百姓、造福老百姓作为责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区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

  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就决定了共产党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危险则是脱离群众和没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异化了,变成了“为老板服务”、“为人民币服务”。在处理各种经济主体利益时,一些党员干部往往摆不正位置,立场、感情没有站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上,不能做群众的“主心骨”、“代言人”,而是一屁股坐到了比群众强势的既得利益群体一边。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一些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一些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领导干部的文化、学历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并未“水涨船高”,反而降低了。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深思,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其中失去民心是根本原因。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即使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在实践第一线,他们最富有实践经验,最富有创造精神,任何个人无论怎样英明,都无法与群众相比;任何伟大的领袖,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思想僵化、犯错误,这些已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证明。邓小平同志是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典范,早在1980年他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很多旧的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习近平曾指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有效途径,是推动西藏发展稳定的本质要求,是解决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因此,只有正确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要命题,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把人民群众看做维护西藏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力量;把人民群众看做“眼睛”,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群众;把人民群众看做“上帝”,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看做“土地”,深入到群众中去生根发芽;把人民群众当做“水”,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优良的作风把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宏扬“老西藏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曾要求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要继续着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西藏发展稳定无私奉献,使“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上永放光芒。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老西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内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行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诞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是先辈们在行军打仗、巡逻执勤中不断挑战生理极限、生命极限,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老西藏精神”,发展于西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善于改革开放时期,升华于跨越式发展时期。“老西藏精神”,把为了西藏人民、服务西藏人民、造福西藏人民作为责任,扎根西藏、奉献西藏、建设西藏,为我们树立起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老西藏精神”已成为新时期建设新西藏的核心,成为全区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老西藏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样,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

  正因为有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老西藏”们才能以为人民服务、解放劳苦大众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用这样的信仰把百万农奴解放出来,带领西藏各族人民结束西藏延续1000多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从实践角度看,信仰的强大动力支撑“老西藏精神”与党的理想信念相结合,具有强大的实践价值。共产党人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西藏的发展,促进了西藏社会的新跨越和各民族的共同富裕。正因为“老西藏精神”有机地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情操与热爱西藏、全心全意为西藏各族人民服务的思想结合起来,把既不怕苦也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慎重稳进的方针结合起来,把艰苦创业和模范执行政策、遵守纪律结合起来,把艰苦创业与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援结合起来,党在西藏的工作才取得巨大成功。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援藏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及各类建设者,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技能特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为西藏人民的幸福办实事、谋利益,将“老西藏精神”奉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境界,齐心协力,与当地干部群众融为一体,为建设和谐繁荣的新西藏贡献力量。

  “老西藏精神”从实践到理论始终把西藏各族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老西藏精神”马克思主义群众至上的观点。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进工作作风,才能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要问题。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9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永恒课题。这一重要论断,精辟阐述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彰显了我们党一贯的民本理念。所以,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对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最近,自治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专题讨论,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改作风首先要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而关键是要解决好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这一根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把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即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根本的政治品质。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概念。1944年,毛泽东又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纪念张思德同志的文章,全面阐明了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后来党的建设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945年4月23日,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首次使用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一科学概念。在“为人民服务”前加上“全心全意”四个字,又进一步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特别要求党的领导人和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做到三条: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第二,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程度和满意程度为标准,始终牢记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而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标准。”在西藏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依靠西藏广大群众,开创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寻常的历史进程,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在这历史性跨越进程中,历届自治区党委全心全意为了西藏人民,以西藏各族群众的利益实现程度和满意程度为标准,把服务老百姓、造福老百姓作为责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区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

  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就决定了共产党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危险则是脱离群众和没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异化了,变成了“为老板服务”、“为人民币服务”。在处理各种经济主体利益时,一些党员干部往往摆不正位置,立场、感情没有站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上,不能做群众的“主心骨”、“代言人”,而是一屁股坐到了比群众强势的既得利益群体一边。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一些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一些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领导干部的文化、学历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并未“水涨船高”,反而降低了。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深思,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其中失去民心是根本原因。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即使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在实践第一线,他们最富有实践经验,最富有创造精神,任何个人无论怎样英明,都无法与群众相比;任何伟大的领袖,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思想僵化、犯错误,这些已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证明。邓小平同志是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典范,早在1980年他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很多旧的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习近平曾指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有效途径,是推动西藏发展稳定的本质要求,是解决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因此,只有正确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要命题,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把人民群众看做维护西藏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力量;把人民群众看做“眼睛”,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群众;把人民群众看做“上帝”,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看做“土地”,深入到群众中去生根发芽;把人民群众当做“水”,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优良的作风把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宏扬“老西藏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曾要求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要继续着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西藏发展稳定无私奉献,使“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上永放光芒。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老西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内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行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诞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是先辈们在行军打仗、巡逻执勤中不断挑战生理极限、生命极限,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老西藏精神”,发展于西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善于改革开放时期,升华于跨越式发展时期。“老西藏精神”,把为了西藏人民、服务西藏人民、造福西藏人民作为责任,扎根西藏、奉献西藏、建设西藏,为我们树立起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老西藏精神”已成为新时期建设新西藏的核心,成为全区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老西藏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样,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

  正因为有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老西藏”们才能以为人民服务、解放劳苦大众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用这样的信仰把百万农奴解放出来,带领西藏各族人民结束西藏延续1000多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从实践角度看,信仰的强大动力支撑“老西藏精神”与党的理想信念相结合,具有强大的实践价值。共产党人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西藏的发展,促进了西藏社会的新跨越和各民族的共同富裕。正因为“老西藏精神”有机地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情操与热爱西藏、全心全意为西藏各族人民服务的思想结合起来,把既不怕苦也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慎重稳进的方针结合起来,把艰苦创业和模范执行政策、遵守纪律结合起来,把艰苦创业与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援结合起来,党在西藏的工作才取得巨大成功。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援藏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及各类建设者,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技能特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为西藏人民的幸福办实事、谋利益,将“老西藏精神”奉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境界,齐心协力,与当地干部群众融为一体,为建设和谐繁荣的新西藏贡献力量。

  “老西藏精神”从实践到理论始终把西藏各族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老西藏精神”马克思主义群众至上的观点。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进工作作风,才能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要问题。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0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中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他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统治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群众路线”简单地说来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同时,我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业,

  目的都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都必须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我们党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态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已经讲清楚了。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

  下面,我想从三方面具体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必须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条主线。按照党的十八大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开展。我们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必须突出“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争作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三、必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引导和督促干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总而言之,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既有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真诚为广大群众谋利益,道理也正在这里。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1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中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他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统治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群众路线”简单地说来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同时,我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业,

  目的都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都必须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我们党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态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已经讲清楚了。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

  下面,我想从三方面具体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必须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条主线。按照党的十八大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开展。我们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必须突出“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争作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三、必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引导和督促干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总而言之,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既有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真诚为广大群众谋利益,道理也正在这里。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容和载体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处在新世纪新阶段,当大多数农民群众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们的需求便发生了变化;城镇居民基本实现了初步小康之后,他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基层党组织应当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而提供服务,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以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第一,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时俱进,应当在实践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联系服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象是“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需求,不是静止不变的,是会随着情况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而会不断变化、日趋复杂。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服务者们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人民群众新情况、新形势下的问题和需求,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落实中央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孙同志通过对联系点的实地走访调研,收集和听取各方意见,交流分析全面总结而得出结论: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人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应当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应摆脱以往单一的、至上到下的管理方式,利用基层党组织分布的广泛性、深入群众的优越性,全方位宽领域感受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全新的影响力吸引群众、团结群众,实现在服务中凝聚群众、在引导中带领群众、在示范中组织群众。这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之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在如何把握群众的需求,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上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在方式方法上要既依靠群众又教育和引导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觉悟,坚定群众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根本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实践活动精神。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但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对联系服务群众实践教育活动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些都是形式化、走过场,不当回事,不放在心上。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3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行动的指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感城市贡献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发展和保护好群众利益,是党章赋予全体党员的根本责任,党除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私利。因此,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党章和党规所不允许的。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用党章的规定规范言行,必须把群众观点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城乡百姓全面过上小康生活而努力。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经验总结。在解放战争时期,党依靠人民群众,_了国民党_的统治;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党广泛团结和联系人民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用新目标、新理念、新实践紧紧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充分显示出群众路线的强大生命力。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首先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感情上亲近群众,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把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使党的主张、奋斗目标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要求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着力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只有坚持“六个着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才会有的放矢,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主动做,从而增强宗旨意识,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形成以学促干、学干结合、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学习教育也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实践活动 群众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怎么写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总结 服务群众实践感想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有哪些 服务群众心得体会3篇 服务群众社会实践 服务群众的活动 2021服务群众个人心得体会 服务群众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