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华迪实训心得体会(四篇),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华迪实训心得体会篇一
人对这个专业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不能很好的感受到这个专业的用途和魅力,尤其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缺陷和弱势;在大二学院曾为我们组织了一个星期的金工实习,但这对于对设计思想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车辆工程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由于当时所学知识还不多,尤其涉及本专业知识不多,所以这次到东风发动机厂的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汽车发动机生产制造的理解和认识,对各种制造设备以及制造工艺比较直观而感性的认知,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培养我们的设计思想和动手能力,对以后本专业工作可能涉及的内容有宏观的把握,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局部掌控的能力;为了以后能更好的胜任工作,了解汽车工业在我国以致世界发展的具体概况;另外,我们还可以趁这次实习,让同学们能够更多、更好的交流,学会与人相处,达到专业的空前团结与统一。所以,这次实习意义非常重大,而我们的任务和责任也非同小可;从我们实习的结果来看,我们也确实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基本圆满完成任务。
第一次出省,带着新奇,带着激动,经过了一天一夜,差不多二十七个小时的火车旅程,好不容易熬过艰难的夜晚,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次生产实习的目的地——湖北十堰,中国车城,中国二汽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
刚到住的地方,都还没整理好,就通知要开会了,时间可谓是争分夺秒啊。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了,不过这次会议很有必要,因为是企业文化介绍及入场安全教育的讲座。这是参观之前必须了解知道的。
首先是企业文化的介绍,东风公司的老师很有耐心的给我们介绍了东风汽车公司自19xx年成立以来40多年的发展的历程。其中有过辉煌有过低谷,但在困难的时期东风人始终有着扎实不依不饶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最终克服的那段艰难的时期,现在东风发动机厂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发动机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汽、柴并举,2升至11升全系列车用发动机制造商。年综合生产能力20余万台。产品功率涵盖90~412ps,排放均达欧ⅱ,部分产品可持续达欧ⅲ、欧ⅳ水平。接着是负责安全的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主要讲述了公司这么多年来由于各种不规范的操作或者粗心造成的事故惨剧,代价是悲惨的,告诉我们每一个生产公司的每一条规范条例是以血的代价写成的。同时向我们强调了实习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在进入工厂后的行为规范的细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不管什么事情,安全第一,在工厂大家一切行为要按规范来,这里不是彰显个性的地方。我记得最清楚地就是这个公式:1000-1=0,1000代表工资福利等,1代表一个生命,0是其他。这个公式主要是说工资待遇即使再高,假如生命都没有了,那其他的也就一无所有了。还有一句就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以前只知道东风汽车,却没能有这样的机会学习的,我想这次来会有很大的收获,对东风汽车,对东风汽车发动机也会有深一步的了解。
今天是生产实习的第一天,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迫不及待想体验这样大型企业的生产实际。
上午八点半点左右,我们在带队老师的的带领和负责接待的师傅的引导下进入工厂,主要参观大马力机加车间,第一次真正进入到车间,感觉还有点不放松,不过很快就适应了,厂房很高大,呈立方体型,头顶横横竖竖的塔吊,各种加工中心按每条生产线进行布置,空气中弥漫着一些气体,有点闷,四周机器的轰鸣声,但环境卫生做得不错。我们参观了曲轴、凸轮轴、缸体及缸盖的生产线。并对一些重要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做了讲解和说明。人太多听不清,也看不见,只能自己猜测这些机器在进行什么加工,这些工件发动机哪里的部件,东风作为国内汽车产业的第二大巨头,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可是发现这个车间几乎所有的精加工的加工中心全是外国的,有德国的,美国的,日本的,法国的,还是很可怕的,国产的加工中心可能精度不行吧,对工件只进行初加工处理。
今天下午参观的是发动机厂的连杆车间,在这里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师傅的讲解,我们对连杆有了初步的认识。连杆是汽车发动机的主要传动机构之一,它将活塞与曲轴连接起来,把作用于活塞顶部的膨胀气体压力传给曲轴,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可逆的转化成为曲轴的回转运动,以输出功率。因此连杆主要有两个作用,即实现运动的转换与运动的传递。
第一天的见习就这样结束了,早上两小时下午两小时,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却学到了很多东西,挺高兴的。
华迪实训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海上运输迅猛增长,据统计,全球有90%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以及海上人命、财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促使海上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快速化、自动化发展,使之成为安全高效的运输工具。但是安全高效的运输工具也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航海人去使用,这也对我们每一个船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船上的各种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海上交通事故也频有发生?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海上船舶日益增多,通航密度越来越大,船速越来越快,导致会遇时间大大缩短,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也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据统计70%的海上事故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当班驾驶员的职业技能够硬,职业素质够强,这70%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所以提高中国海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里也就引出了这个问题:如何提高中国海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打个通俗的比方:一个生产厂家生产一批产品,进入市场一段时间后,发现它的各方面性能已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的需求时,该厂家会怎么办?对,他会生产、研发出比该产品性能更加完善的第二代,第三代……以满足当时社会的需求。所以可以这麽说:每一个船员都是一件成品,而我们的航海院校就是生产船员的厂家而每一个航海专业的学生就是一件成为产品的原材料。如何让一件原材料成为一件合格的成品。除了原材料自身的属性外,更多的是看厂家如何去加工他。当然要加工出一件好的产品,更主要还得看我们工人——教师的专业技能及责#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end#任感。
教师的年轻化。现在学校招聘教师应该是越来越严,要求是越来越高,特别是学历方面。要求高无可厚非,这是对我们学生的负责,但从另一方面讲,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年轻,也许有的也只是从学校出来,船上的工作经验很少,你想他会是一个好的专业教师吗?也许他理论强,但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是要上船工作的,我们需要理论知识,但更多的是实际的操作能力,我并不是说经验跟年龄成正比,但我确定他们肯定不成反比。
我在船上听过这么个笑话:有一个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上船实习三副,他第一次上驾驶台,看到海图桌上放着带颜色的海图,他奇怪的问:“这海图怎么跟我们学校的不一样?”
很冷的一个笑话是吧?但是它真实存在,那我们又能从这个笑话中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这需要我们学校领导深思。难道我们学校真的穷的买不起一套真正的海图吗?我在这里我不知识想单单的说海图,我只是举一例,还有很多东西,我们的学生应该在学校见识的,却一直迟到上船才见到。
当船员就像是当兵,我很同意这个观点。我们的一切行动要听命令,而不是自管自的随便干?我们必须保证安全。所以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准军事化很有必要,但是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是外在的准军事化,更需要内在的,让学生真正有一种服从意识,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海已不像以前那么难,先进的航海仪器设备有了,现在的航海需要的是更高素质的船员来操纵它。我觉得要提高我们船员的素质和技能,必须从我们航海学生抓起,培养优良的航海技能,从我们航海类教师抓起,教师的专业技能决定着我们未来航海的方向,为航海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
华迪实训心得体会篇三
在去华迪之前,在往届学长学姐的口中听来的华迪实训是一件十分terrible的事情,而且最主要的是自身水平在那里还不能得到提高。从我自身的在华迪实训的经历,我觉得对于我自身的提高很大,同时华迪的生活条件也没有传说中的恐怖。
先说下硬件设施。寝室。住的是华迪公司后面的宿舍,宿舍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热水器,12个人一间,没有衣柜,没有凳子。总之,寝室条件是不怎么好的,不过也还能住,没有什么受不了的。有个浴室可以洗澡,2. 5元一次,设备的确算不上高端,但也还是隔间之间有帘子,不至于对看,对看多可怕。。教室。前3天上课,在公司三楼上,有空调,倒也还凉快,不过郫县那边的气候本身温和,身体倒是不会受酷暑的折磨。机房。机房的布局比我想象中的好,位置之间有隔间,不过就是电脑不怎么地,非液晶的台式机,时而有些卡,左边那一列还老时常没电或者无故断电,不过那个电脑我从开始到最后都一直在用,因为它可以登上ftp,一来可以在ftp上下载资料,二来那电脑上装有一些软件,而我自己的笔记本上面没有,比如rational rose,power designer,以及我写wbs需要的那个office project啥的东西。食堂。我去过的有两个食堂,近的和稍远的(我也不知道叫嘛食堂),总的来说,俩食堂的饭菜都比较有味道,指川味,我觉得还可以诶,近食堂比较混乱,工人学生居民都有,远食堂好一些,基本都是学生。
主要想记一下自己对华迪的软件方面的感想以及自己这一个月来的提高。华迪位于四川成都郫县,那里的老师大都是四川人,脾气都暴好,讲理论课时的王强老师,还有后面在机房带我们的杨炜林。理论课时老师会从实际商业项目入手,讲许多实际商业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流程所用到的工具、技术、规范、术语等等,因为的确是非常地实际,这些是我们在学校里的课程当中学不到的,所以也显得格外宝贵,我上课时都不敢盹。我还记得王强老师上课时强调用例图,强调基线这个概念等时候的不厌其烦。
从6月17号开始上机以来,就正式开始做项目了,带我们java组教育信息化的是杨炜林,不得不说杨炜林脾气真是好,几乎到可以以任意口气跟他任意话,他也不会觉得对他不尊敬咋地,大家都很happy。以前在学校时一直没有做过一个真正的项目,也没有学过用java开发的种种框架技术,现下,为了开发出我们组的gems(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我们都需要去学习j2ee开发、struts2.0、jsp等java web开发技术,一切都是新的,不用心,必然最后不能亲手做出自己的项目,所以组员们都很认真的在学。项目的开始是有它的流程的,我们做的是面向对象的开发,需要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编码测试,最后系统上线。前期主要是文档性质的工作,但是写需求分析的相关文档,依然是需要拿着功能需求,去逐个剖析它所包含的用例,并画出用例图,理清这些用例的执行过程,设计好这些用例的约束条件。而设计阶段的系统构架设计,则是需要对整个系统有很好的把握,并为系统开发设定框架,以指导后期编码;数据库设计则需要参考需求阶段的文档,在分析出系统实体后,加上实体属性,并且要不多不少。说起来是写成文档,实际这个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文档并非只是凑出来交差的,而是真正会用到项目开发的后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写好文档的不易,也体会到了好的文档对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到了后期编码阶段时,就真的要用上我们都新学的j2ee开发技术了,因为项目要发布,不能偷懒不学,只能硬着头皮看那些自己不熟悉的java技术。或许是时间过了几天了,当时初学struts2.0开发时各种出bug而自己又各种不能解决的焦头烂额的记忆竟然淡了。最开始装my eclispse就开始bug,不能运行或者说不会运行最最普通的web jsp,对tomcat服务器没有概念,对如何联系数据库和jsp页面一无所知,对在点了run按钮后服务器启动时一堆错误的迷惘,挣扎啊挣扎,自己看书,上网查(忘了说,网速很慢,慢的可怜),问光妞问jpia问杨炜林,终于第一阶段算是过了,自己勉强算是有那么一点点概念了。后来杨炜林给我们组培训了一下纯struts2.0开发,给我们逐行代码地讲解了一个例子——一张表的增删改查,终于我才慢慢懂了啥action,啥是service,以及它们之间应有的逻辑。不过还是不会写,就算照着例子,也还是那么多陌生的问题。接下来放假的两天,每天背着电脑在机房摸索,顺便利用下机房带其他班的老师这个资源,慢慢入门了,遇到问题敢去面对了而不是直接就叫杨炜林那样惨淡。到最后,把我自己的那个功能块完成后,觉得自己对struts2.0有了一定的了解,对my eclipse这个开发环境,对java工程的结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说不上精通,却真的很熟,就是很熟。。。我们组只用了ssh框架中的第一个s,就是struts,因为时间和基础的关系,我们也没有精力去学好sh,也算一个小小的遗憾。
另外,我是我们组的项目经理,在做项目经理的那些事情时,我发现要做好一个项目的进度把握,过程管理都并非走过场。一个项目的开发,它需要有合理的任务分工,严格的进度控制,风险评估,还要规范,这样,方能保证项目能如期保质交付。而项目过程中,也一定要做好问题跟踪表,这是项目开发留下的财富,为日后的更高效的开发提供宝贵的借鉴。要做好一件事情,没有一个环节可以敷衍。
末了,在华迪的日子较之在江安,的确艰苦不少,可在华迪,只要用心学习,总可以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提高多少,就看你付出多少了。我不认为在华迪的日子有多么的苦逼,反倒觉得幸而我去了。虽然我们组的工件评分都不是最高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很骄傲地说文档中的每一个字和程序中的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组原创。结果固然重要,过程中学到了东西也是件不错的事情。十分感谢在华迪兢兢业业的好脾气老师以及后期编码时被我“折磨”过的老师们(杨炜林,唐小强,张其),我们组整个过程下来都十分和谐,谢谢组员们(jpia,fpia,光妞,彭2娃,李玲)在我语气重时的包容以及安排任务时的从不推诿和拖沓,还有奉献界面的fpia,奉献架构jpia,奉献代码集成的光妞,奉献文档的李玲和彭2娃,因为大家的齐心,才有最后那一刻jpia告诉我已上传好最终文件的成就感和如释重负。
后记:华迪实训结束许多天了,现在我正在深圳先进院的实验室里,jpia和fpia已在北京。因为上一篇日志起了个名字叫华迪实训一,今天总算补上了二,也算完事了。实验室事情不多也不少,已然是过度到下一阶段的人事物去了~
华迪实训心得体会篇四
8月9日,下午四点。在火车的笛鸣中,我们踏上了从兰州到四川华迪信息有限公司的实习之路。10号早上,火车已经到了四川,沿途看着风景,山清水秀,烟雾缭绕,这样的美景在我们这边是看不到的,所以一直侧头看着窗外。
下午两点我们抵达成都车站。
到达公司安排的教室,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班会,强调了在公司应该遵守的事项。虽然在学校里面也有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我们每天都在不触犯那些制度的情况下生活着,但是公司的规定比学校的更严格。古人就告诉我们: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为了我们的更好更快地适应那里的新环境,我们就遵守着老师所规定的事项。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第二天实习的课程就开始了。根据实习课程安排,前两天是老师对我们实习的内容进行讲解,虽然我们已经接触自己的专业课程两年多,但老师上课所讲解的很多内容还是听不懂,每当老师问我们的时候,大家一脸的茫然。显然,我们对专业课程了解的甚少。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的利用上学的时间学习专业课,以至于当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所学到的甚是可怜。
讲解的课程是枯燥无味的,实习的第三天,我们进入到实体操作,焊温湿度测量的电路板的时候,大家显得都很活活跃。这也是我们上三年课以来,第一次接触焊接电路板,在老师的认真指导后,我们自己开始操作。我们遵循着焊接元件的原则:从低到高,从小到大。起初,拿起镊子和焊接器的时候,手会不听使唤的抖动,左手拿着镊子夹住所焊接的元件,右手进行焊接,可是,两只手总是配合的不好。耐心的尝试着,一次次的努力使元件固定在电路板上,当四五个电阻焊完后,手不在乱抖动,两只手的配合大大的提高,焊接的速度也有所提升。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电路板,小组成员轮流进行操作,每当焊接完一种元件的时候,我们就会在小组中间传着检查电路板,检查每个芯片的引脚是否短路,每个电阻、电容是否遗漏焊接。当检查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及时的纠正。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紧张而又快乐的度过了一天。到晚上六点下课的时候,老师检测各组电路板焊接的情况,可是,很多组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次次的修改,当看到自己组的电路板检测无误后,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涌在心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在机房完成从电路图到pcb板图的操作。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自造元件,封装元件,两张电路图的合并等。每当遇到不懂得问题,我们积极的问老师,老师也会认真的、耐心的讲解着,操作演示着,直到我们自己发现到自己的问题。在这次操作中,让我更深的体会到
“环环相扣”这个词。画电路图时,一个小小的连线不正确,都能够导致整个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刚将电路图导入到pcb图中时,我们的错误显示226个,面对这样的错误有些茫然,看着错误提示时 ,才发现很多地方都是因为大家的粗心操作而导致的。
为期两周的实习中,让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一)万事开头难。很多知识在我们刚接触的时候是很难的,认为就是天书,是我们无法攻克的,当我们慢慢地接触,一点点的了解,逐步到达深入的了解。当我们再次谈论到那门课程的时候,觉得还是很简单,或许给别人讲解的时候头头是道。记得,就在初一的时候,我才开始学习26个英文字母,看到姐姐拿着她的高中化学书,当看见那些化学名称时,我就用英文字母拼出来,一串串化学反应式被我念得一塌糊涂,姐姐给我纠正着说,那些不是用字母读的,要将那些化学元素要记下来的。记得很清楚当时自己就傻了,那些“字母”怎么就能分清楚记下来?当自己接触化学元素时,才发现那些并不是很难记。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懒惰操纵着我们,蒙蔽着我们努力学习的心,使自己放弃了对知识的钻研。
(二)书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在pcb板布线中,同学操作时,自己觉得很简单,可当自己操作的时候,会败在很多的细节方面。有时候,我们总是看似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去实践。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对所思考的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
(三)在团队中,合作是最重要的。从焊电路板的那天,小组四个成员,一个负责找所需的元件,两个负责焊接,还有一人负责通电开关,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我们的焊接过程很顺利。在一个团队中,无论工作大小,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就是个自己队友的最大鼓舞。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大家都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团队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在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经过短短的两周实习时间,我们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让我对以上几点有了新的认识,这些也是很大的收获,希望在今后生活中,培养自己认真踏实做事的好习惯。但愿有更多的收获伴着我走向未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