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

时间:2022-11-22 16: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供大家参考。

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一

《三国演义》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合称为“四大古典名著”,是人们百读不厌的经典著作,四部书我更喜欢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记叙了从东汉末年到晋代一统天下之间的一系列故事,小说以记叙军事战争为主,也有不少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等方面的叙述,刻画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如,奸诈多疑的曹操,宽厚仁义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胸狭小的周瑜,义薄云天的关羽……每每捧读《三国》总不免为其中的人物唏嘘感叹。

感叹之余,又不禁产生一丝疑问,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刘备,涿郡一贩履织席小儿,文不及孔明,武不及关张赵马黄,却能胸怀天下、宽仁爱人,时刻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拢揽天下英雄豪杰,闯荡南北,成就了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一代霸业。而我们不能忘记,曹操、孙权都是高干子弟,有显赫的家世,孙权更是继承了父兄遗产的暴发户,而刘备赖以起家的只是因为涿郡当地的土财主张飞的大力加盟。

刘备的宽厚感动了汉末世人,成就了一方霸业,可谓是真英雄。

关羽,身长九尺,丹凤眼,卧蚕眉,掌中青龙刀,胯下赤兔马,武艺高强,威风凛凛。他曾经斩颜良,诛文丑,入袁绍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他为了和兄长刘备团聚,也曾过五关、斩六将,护送皇嫂,千里走单骑。

为了不忘兄长的恩情,他被迫降曹,却与曹操约定,只要得知刘备讯息,不远万里,星夜投奔而去为了不忘兄长的恩情,他将曹操赐予的新袍之外又罩上兄长赠予的旧袍。为了不忘兄长的恩情,他谢绝了曹操给予的高官厚禄,挂印封金而去。

关羽的忠义感动了曹操,也感动了后世千千万万个华夏子孙,他也因此成为了和孔夫子齐名的大“圣人”,关羽可称得上是位真英雄。

曹操,出身豪门望族,从小机警而有谋略。为成就大业,他改变了前人任人唯亲,任人唯势的做法,采取不问出身,只看才能的“任人唯贤”的用人策略,总揽天下英才。武有典韦、许褚、曹洪、夏侯惇之流,文有郭嘉、程昱、荀彧、许攸之辈,武能争霸天下,文能济世安民。而曹操能将天下英雄尽收囊中,为其所用,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挟天子以令诸侯”,开疆拓土,统一北方,建立了不朽功业。

曹操不仅是个能安邦定国的政治家,还是个富有文采的大诗人。他的《观沧海》、《龟虽寿》等诗歌至今人们都耳熟能详。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共同开创了“建安风骨”。

曹操政治家的眼光,诗人的情怀,无不体现了他那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曹操才算是真正的大英雄。

掩卷深思,脑海中再次浮现《三国演义》的篇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啊,刘备、关羽、曹操都以成为过眼云烟,主宰历史命运的英雄不是那些作古之人,而应当是生活在当今世界青少年一代。

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二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妙笔生花以《三国志》为基础,记载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刻画了两百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思想在字里行间穿梭,恍如身临其境触摸那段历史。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武群臣争权夺利。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好像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在讲述着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我深深地沉浸于故事之中,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

我最敬佩诸葛亮。为什么我最佩服他呢?因为他足智多谋、才华横溢。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深深印在我脑中。

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诸葛亮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接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

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从诸葛亮的身上我懂得了,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怕困难,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从三年级接触作文开始,我就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因此,我每次写作文时,都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有时候想不出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七上八下。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我一想到诸葛亮的聪明机智就不甘心让这该死的作文整垮我。我下定决心,努力攻克作文难关,从作文难难关中解放出来。我在认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了课外阅读,注意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学会了思考问题。并把每天所看、所听、所想的,都记在日记本里。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我不再当个包袱,而是把它作为一次考验自己的机会,认真审题或拟题,明确思路后,列出写作提纲。再仔细思考,打好腹稿才动笔。写完作文后向妈妈请教,妈妈会帮我修改一些病句,添加一些修辞手法。这样,我的作文就比以前好了许多。老师也时常表扬我,有时还作为范文在班上念给同学们听,这使我非常高兴,也使我对写好作文增加了不少信心。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我觉得《三国演义》就是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还让我喜欢上了写作文。《三国演义》你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长明灯!

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三

三国,一个战火连天,硝烟四起的乱世,一个英雄齐聚,人才辈出的时代,一个惊心动魄,叹为观止的故事。在这部豪情万丈的小说中,能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全篇小说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个,而我真正喜欢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首先是人称“奸雄”的曹操。纵观全局,最强大的莫过于占据北方的曹魏政权了。而这一点又与曹操的品质密不可分。敢献刀行刺,召诸侯伐董。攻袁氏,挟天子以令诸侯,战赤壁等都体现了他的胆识。他求贤若渴,知人善任,有伯乐的气概。一路上,他曾三下求贤令,招降了大量人才。文有郭嘉、苟或、许攸、贾诩、苟攸、程昱、杨修等。武有典韦、许诸、乐进、徐晃、夏侯淳、夏侯渊、曹仁、庞德、李典、张郃、张辽等。这些人才可谓是曹魏的奠基者,更体现出了领导能力和任人能力。他的文学修养也很高,《观沧海》、《龟虽寿》等都已成为了名篇。他还提倡节俭,自己的陪葬品就几件衣服和陶器,甚至看见儿媳崔氏穿锦缎游园,便赐死了她。虽然他也有缺点,如多疑、好色、自大、妄尊等,别不得不否认,他是位英雄、伟人。

其次就是被誉为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都是他智慧的写照。隆中对策,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借箭借东风借荆州,六出祁山北伐,都是他为蜀汉做出的汗马功劳。先帝托孤却没有像司马懿一样趁机上位,足见他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当年徐庶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安天下”足见他的能力之强。天下竟有如此之奇才,着实令人佩服。

还有一位是曹操手下的家将&大将夏侯淳。早年变随曹操起兵,作为曹操坚实的后盾镇守后方。站吕布时虽兵败当了人质,但随后变展现出拔失啖睛并大喊:“父母精血不可气也”的勇气。他善待百姓,曾率军民阻断河水灌田。他也十分好学,在打仗之余四处求教,甚至亲自迎师。他和曹操一样,清捡节约。所得的赏赐通通赏给了自己的将士,以至于他死后家里竟无家财。真不知是曹操影响了他,还是他影响了曹操。另一位是早期刘备的军师徐庶。自古以来都会出现“忠孝不能两全”的现象,徐庶却成功地处理好了这点。当得知曹军俘获他的母亲并要他投奔曹营时,他立下了不为曹操献一谋的誓言,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才离开了刘备。此后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生在曹营心在汉,做到了忠孝两全。

郭嘉也是位忠臣,也是曹操智囊团的核心谋士由苟或引荐,郭嘉得以见到曹操,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君臣之。此后郭嘉屡荐奇策,如放刘备灭吕布,歹袁绍,并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论,获得了官渡之胜。可惜在远征乌桓时英年早逝,为曹操的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这样的忠臣,何求?

书的开头便总结了历史的规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正是在这一分一合中,各路英雄豪杰齐聚一堂,在三国这个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出精彩绝伦又耐人寻味的大戏。

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千古名词,是《三国演义》的开头,也是一段神奇的历史演义的开头。

三国演义讲述了从汉末黄巾起义开始到三国鼎立直至魏国统一三国建立晋朝这一大段时间内发生的故事。

说说我最喜欢的蜀国。蜀国君主刘备,不说你们也知道,大大的好人。从不欺侮百姓,从不杀害俘虏,对俘获的大将总是以礼相待,更不会伤害敌国百姓一丝一毫。再说相貌。他双目能顾耳,两手能过膝,是典型的豪杰形象。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军事家,一个君主,一个政治家,他这样未免太仁慈了。说到徐谦让徐州之事,如果是我,我一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把徐州归为己有。然而,刘备却已不能乘人之危为理由推辞了,就连他的军师诸葛亮都说“我的主公真是好心啊。”

关羽呢,他是蜀国的五虎将之一,使一杆青龙偃月刀,双目如电,面如重枣,他为人颇讲义气,再加上武艺高强,所以很为三国英雄们所敬佩。

小弟张飞,使一支丈八蛇矛,为人也讲义气,武功也高,只是脾气火爆,言语粗鲁,喜欢鞭打士兵。其实,他的死,也是因为他脾气不好,性子急,跟士兵过不去造成的。

蜀国还有几员神勇之将,乃赵云、魏延、黄忠,在此不一一细说。

魏国君王曹操,众所周知,奸贼一个,其恶劣程度,不亚于董卓。打仗时总是使些拷打敌将父母、妻室的下三烂手段,迫使敌方有孝心的将领前来归降。然而令人颇为奇怪的是,他如此恶劣,他手下的有勇无谋的兵将为何对他如此忠心耿耿?

吴国最有名的还不是君主,而是大将军周瑜。他十分小鸡肚肠,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高明。他就因为这一点,被蜀国军师诸葛亮活活气死了,死之前还不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然而,依我看,《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人不得不说,就是吕布。他向来在人们口中没有好名声,我也如此认为。他最令人忌惮的便是贪恋美色,贪恋财物,为人不讲义气,为了钱财美人竟能干出杀害义父的伤天害理的勾当来。而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用美色钱财来诱惑他,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惨死在他戟下,还不是因为它武艺太高强,太令各君王眼馋么。如果每个想得到他的君王,都有曹操那般的意志力的话,就不会让关于吕布的“佳话”遗臭万年了。

同样,还是有一点不得不提。三顾茅庐也是极其精彩。虽然没有打打杀杀的场面,不那么令人热血沸腾。但里面却隐含了浓浓的情谊。更体现了刘备的尊敬贤士、关羽张飞的性格火爆。

最后,罗贯中说“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结束了鼎立局势。”全书也就这样结束了,一段长长的历史也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如书中所述的故事一样的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绝对是真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五

“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建功,小不为霸大不王?”“君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这些评价都说明曹操有雄主、明主的气概和本事。而要做一个明主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以他人之手足为己之手足,这一方面曹操可谓独有造诣,冠绝群雄。

第一曹操能做到用人唯贤,而不计较这人的身份和过去,以及一些与大局无关的小毛病。因此曹操手下的降将特别多。他的“五子良将”中三人是投降来的,首席大将张辽有过三个上司,帐下最倚重的谋士:荀攸、荀彧、郭嘉、贾诩等都曾侍奉他人,他们的旧主还与曹操有过激烈的战争。当时的三国普遍有歧视降将的心理,“居其土而献其地,食其禄而叛其主”的将领往往得不到重用。像被誉为“世之豪杰”的马超投降刘备后就只留守大本营成都,再没斩将立功先锋破敌的机会,47岁就郁郁而终。曹操却对降将、嫡系一视同仁,凡是贤能的便委以重任大加赞赏,凡是无能的便不加官进爵,不因是降将就弃而不用,也不因嫡系就优先考虑。这种做法无疑是公平、开明、正确的。曹操不仅能用降将,还能用好宗室。曹氏、夏候氏的宗室子弟加官受赏罚的规定与外姓相同,既不像刘备亲系个个手无实权,也不像孙权宗族人人手掌军政大权,都督吕蒙还得让他们几分。铜雀台前比箭时曹洪、曹休、夏候渊可参加,文聘、张郃、徐晃亦能夺射,且射中后的奖励也是相同的。曹操还极容忍部下不关大局的小缺点。例如许攸贪财自大,不遵礼节。但是在面临正事时能积极思考,提出有用的计策,所以曹操从不怪罪他的无礼,甚至在众将俱怀不平时他只是毫不介意的大笑。善用降将,善用宗族,善用有小缺点的人足见曹操的目光敏锐,用人唯贤。

第二曹操能得到部下对他的敬服和忠诚。曹操用人的具体方法可总结为放下心,放开手。袁绍麾下大将张郃、高览忽然率军来投,正值官渡之战局势最紧张的时期,疑点自然颇多。但曹操坦然接入他俩,并封他们为将军、亭侯的重爵。于是二人大喜至死为曹操政权效力,立下汗马功劳。所谓放下心即指坦诚面对部下,不对部下暗怀他见。放开手则指大胆任命部下担当重任,不疑神疑鬼,听信谣言。庞德出任征南先锋时多人向曹操进谗言,大有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势,曹操不改初衷依旧任命他为先锋,信任他鼓励他,“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庞德最终临危不惧,慷慨赴死,宣告“吾受魏王厚恩,决不肯降!”比之西蜀的诸葛亮总怀疑魏延心怀反意,屡屡不委他重任,激化内部矛盾最终酿成悲剧。相形之下,吾以恩遇之,即彼有异心,亦可变之为信念的曹操,无论眼光还是胸襟都胜他一筹。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统一中原,人民安居乐业,魏国强盛繁荣,离不开曹操的用人唯贤,知人善任。曹操的成功经验,在今天仍值得借鉴。人事安排时一要用人唯贤,既往不咎,不计身份,不拿小缺陷做文章;二要与手下开诚布公,不听谗言。能做到这两点,便能学曹操收纳人才,得部下敬服,打造一个配合默契,力量强大的团体。

推荐访问:演义 有感 心得 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个人心得100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