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9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一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一年后,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且肌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张桂梅忍着疼痛继续站在讲台上,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学生们中考。直到7月中考结束,她才住进医院。打开她的腹腔,医生们倒吸了口冷气:腹腔内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取出的肿瘤有两公斤多。
20-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第一天,儿童之家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此后,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儿童之家的工作,让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贫困山区女孩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经她到处游说,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华坪县委、政府协调出土地,省、市党委政府划拨了100万元的办学经费。
20__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1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645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二
偶然间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篇记录张桂梅事迹的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我被深深的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支持这位看起来饱经沧桑女士愿意为了山里的女孩们能够上学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时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创建了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且让1600多名女孩成功走进了大学,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其中不乏全国顶级的大学,有浙大、武大、川大等。
事迹的来源是央视的《面对面》,在节目中主持人对张桂梅做了采访。先来看一下张桂梅其人(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女,满族,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院长,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这些内容是她众多人生经历中的一小部分,但这是最令我感动的历程。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是全国惟一一家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这里招收的学生全部是华坪县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据公开资料显示,20_年,全校共有118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0人,一本上线48人,本科以上有10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建校12年以来,有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出了大山,多名毕业生进入名牌大学。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成绩,但每一个伟大的成绩背后都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张桂梅在华坪中学任教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有女孩在课堂上消失,在家访之后她发现,这些十几岁的女孩都被家里嫁人了。20_年张桂梅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发现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丢弃在福利院门口。这些经历让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为帮助一个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于是从20_开始她四处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四处募捐,然而社会往往是现实的,用了5年时间仅筹到了1万元。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_年作为党的17大代表参加党代会期间,一名记者在她裤子的破洞上发现了她的愿望,发表了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从此她想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愿望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政府出资200万元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高中创办之后也不是一番风顺,条件艰苦,师资落后,多名老师因无法接受这个工作条件而辞职。剩下的老师在张桂梅的带领下,凭着作为共产党员的信念才坚持下来,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任何伟大的事业背后的过程都是艰难的,张桂梅甚至没有自己的生活,她说:“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时间做没了。忘了,把生活忘了”。是什么支撑张桂梅走了下来?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道:“您觉得您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张桂梅回答:“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我在这句话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是使命的力量支撑她坚持下来,并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做到了这一切。
使命是什么,在当代的企业管理中,使命、愿景、价值观是经常被提到的三个词汇,企业的使命就是你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对于个人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和一个没有使命的人,能够做到的程度是绝对不一样的。张桂梅就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不记荣辱,不记得失,真心诚意的为自己的使命去奋斗,进而取得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成绩。
张桂梅的事迹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20_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疫情肆虐,国际形式波谲云诡,但所有的危机又都是机遇,从此时此刻起认真的梳理自己,挖掘自己的人生使命,并为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奋斗。
在疫情之下,我们的党和政府表现出了强大的执政能力,以极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是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唯一能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珍惜当下的大好环境,为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努力奋斗。张桂梅在采访中也提到:“我希望她们出来不需要感谢张桂梅,不需要感谢女子高中,我希望她们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就足够了”。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心声。
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三
张桂梅,像一团火、一盏灯、一颗星,燃烧着、闪烁着、散发出爱的光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她们走出大山。在她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勇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忠诚诠释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仁心大爱和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一个心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60岁后,能够干什么?
多数人是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悠闲自适。但在张桂梅眼中,60岁则是焕发生机活力的又一个起点,培养山区贫困家庭女学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让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岁的张桂梅激情满怀地向记者“规划”着未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桂梅非但没有放缓将贫困山区女学生带出大山的节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
“每天5点半起床的张老师,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教师韦堂云说,每天早上,叫完学生集合后,张老师回到办公室一边啃馒头一边开始处理日常事务,等忙完手里的活,她还要去各个教室检查,常常没有一个完整的早餐时间。
很多人问张桂梅,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你已经帮助1500多名山区贫困学子走出大山,还把自己获得的7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也连续10年获得了丽江市高考综合第一的好成绩,如今都这把年纪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我没时间了,多抢一点时间,多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贡献,特别是要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张桂梅说。
身体本就不好,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张桂梅全身时常疼得动不了,可她却瞒着所有人,吃点止痛药,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张桂梅再一次住院。医生要求静养。这对视时间如生命的张桂梅来说,简直和病痛一样难受:“静养,把我照顾管理学生的权利都夺走了,这样干待着,太浪费时间!”
好不容易熬过了3天3夜,张桂梅稍微缓过劲来,没等医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学校。“孩子考上好学校,就是最好的药!我一定要培养出能上清华、北大的女学生。”说话间,张桂梅的眼睛里闪烁着充满希望的光芒。
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张桂梅忘记了病痛,忘记年龄,使她浑身充满力量。为了学生,她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几次晕倒在讲台上,而每一次张桂梅都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放在心坎上。
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四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_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_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五
传染病不是绝症,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消除恐惧
20__年12月,武汉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引起张定宇的高度警惕。在那之前,他刚刚应对完12月初爆发的冬季甲流。
当月29日,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4天后,该院正式开辟专门病区。
凭着多年在传染病领域的专业经验,张定宇感到这个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带领大家率先采集了这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送往中科院病毒研究所进行检测。
“为什么要采集肺泡灌洗液?因为我们发现,一些病人在做咽拭子检测的时候是阴性,但病情却在持续加重,肺部ct异常,我们怀疑病毒已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泡,果不其然。”张定宇说,病毒躲在肺泡里,咽喉检查根本不起作用,到后来病人肺部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病情进化非常凶猛,但究竟这是一种什么病毒,谁也不知道。
科学家团队从分离样本中,确认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面对新的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
在夜以继日的诊治中,该院医护人员发现,他们以往用于抗艾滋病的药物“克力芝”,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疗效。很快,这种药便在金银潭医院率先用于治疗。
王立伟(化名)是华南海鲜市场的经营户,首批7名感染者之一。他的妻子和姨妹,也在这次疫情中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月5日,王立伟的妻子来到金银潭医院,坚持要住院。张定宇看了她的肺部ct后发现,虽有阴影,但症状较轻,建议配合药物,居家隔离疗养。
在家坚持每人戴口罩,实行分餐制。两周后,她的血象在免疫力和药物帮助下恢复正常,肺炎治愈了。
“在我接诊的轻症病人中,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例。眼下,提高人体免疫力非常重要。传染病不是绝症,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消除恐惧。”
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六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xx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xx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七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我望着远方,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火车餐车上,那台打开的电脑,那陷入沉思又疲惫的脸!是在一篇新闻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您的身影——钟南山爷爷!
我在秦皇小岛上向您问好!您知道吗?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认识了您?听说,在_年前的“非典”防控的战役中,您就冲锋在前!如今,武汉告急,新冠肺炎出现了人传人的状况,您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连夜冲奔武汉!
钟爷爷,当我在新闻上听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个新名词时,我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当延期开学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又有些恐惧!除夕夜我看到第一支驰援武汉的军医队伍集结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您已经84岁高龄,但您不怕困难,奋勇当先,奔向最需要又最危险的地方,是您告诉我们不要怕!也不能怕!是您让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临危不乱,奋勇当先!您是这场战役的先锋!
钟爷爷,是这场疫情让我认识了您!您是人民心中的英雄!当我知道您都已经84岁高龄的时候,我心里的画面是:每天清晨您应该提着鸟笼子,哼着小曲,漫步在公园里,过着闲适安逸的享受晚年生活。可是,您没有,您义无反顾地奔向疫情一线!那一抹身影,让我感动,更让我明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真正含义。是您和千千万万个投身在抗疫一线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感召着我们这一代人: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您为社会尽责,为国家奋斗,你肩上担负着许多责任。然而责任并不是亲切可爱的字眼,选择承载它往往需要付出,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
人间有大美,因人心有大善!感谢有您相伴!加油,钟爷爷!_年非典抗疫战争中您胜利归来,_年我等您凯旋!
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八
尽管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早晨的__河畔还是清风习习,趁火红的太阳还没有发出太耀眼的热光,__推着轮椅往家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看得出她对眼前这个儿媳充满了爱意。
十年了,__每天都是这样无微不至地侍候瘫痪的婆婆__。在__县金山社区移民新村,村民们都说__老人是不幸的,因为她饱尝了人间太多的辛酸,但是她又是非常有福气的,
因为她有一位至孝至善的好儿媳--粱红娣。
__老人是不幸的今年八十岁高龄的__是一位勤劳淳朴的农村妇女,从__县__镇同康村嫁到相邻的珊瑚乡彩坑村。她的丈夫张泰光是一位担任了二十多年村支书的老党员,因为丈夫长期忙于村里的工作,家里的农活都落在__的身上,她生养了三个儿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可想有多么艰难,但是她都挺过来了。后来儿子相继成家,两位老人和小儿子、儿媳一起生活。
__年,因为__建设,__和村里的人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故土,被安排移民到__县金山社区移民新村,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移民后的第二年,__的丈夫,也就是这位老支书张泰光,因突发脑溢血一夜之间猝然离世。丧夫之痛让__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可是不幸仍频频降临在她身上, _年她突发脑血栓而瘫痪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就在这一年,她的大儿子被检查出胃癌,她的二儿子被检查出肠癌,而且都已经到了晚期,后来相继离开了人世。命运降临在_身上的不幸令人叹惋,但是我们也为她感到庆幸,因为她有一位--
好儿媳__。
喂饭、穿衣、洗澡,十年来,从未间断地照顾瘫痪婆婆孝敬婆婆,那是自己责任。
_自1986年嫁到张家以来对婚后生活很满意,丈夫张民福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在离家几十公里外的乡政府上班,她带着孩子在家耕种。那时候,虽然家庭收入一般,但是公婆身体硬朗,一家人和谐美满。移民到县城后,没有农田了,她就骑三轮车,打打小工,后来在工厂给工人做饭。“一家三代人那时候生活是很幸福的,没想到后来一连串的变故,改变了我家的情况。”_说。现在照顾老人的任务全部落在_一个人身上。“两个哥哥都不幸离世,我应该照顾好老人,可是我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有时候周末要加班也不能回家。”张民福说,他老母亲那次发病住院两个多月,出院后,原本是在工厂上班的_可以拿到_多元工资。看到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_主动提出“外面钱再多也不挣了,自己留在家里侍候婆婆。”就这样,_十年来始终没有走出这个家门,常年厮守在婆婆的身边。“儿媳和女儿是一样的,既然嫁到了张家,丈夫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侍候好老人是自己的责任。”
不离不弃,那是心中有爱一个人常年侍候瘫痪婆婆,说起来很容易,可做起来别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喂饭、洗澡、穿衣这些都是每日必须要做的。老人吞咽困难每餐要特意熬粥;随着病情加重,老人对稀饭也难以下咽,只好每餐变着花样给人蒸米糊、煮馄沌、煮烂面条给婆婆吃。老人行动不便,不能去理发店理发,__就自己给她剪,刚开始剪不好,现在已经很熟练了;更难办的是老人大小便失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尿湿弄脏了,多的时候一天要换7、8条裤子,就是在冬天用了纸尿裤,也经常会弄脏。老人不仅行动不能自理,也丧失了语言能力。需要什么只能通过咿咿呀呀的发音和比划,只有__能很快明白老人的意思,并满足老人需要。问及这几年来侍候婆婆的经历,即使__丝毫没有怨言,只是很自豪地说,她算是尽心了,老人这些年来全部是她喂饭的,每次大小便都是她打理,几年来从没因尿炕而睡湿被褥。“老人这辈子不容易,老来遭受病痛折磨瘫痪了,当晚辈的没有理由不好好照顾,谁都有老的时候。”__说,婆婆瘫痪后,每天夜里她都会帮她翻身,由于遭受病痛的折磨,老人晚上经常无法入睡,__就陪着她说话,给她按摩身体,有时就打开电视陪老人看到凌晨三、四点。只要不下雨,她都会推着老人出去走走,就像我们开头所见到的那样。__年冬天,老人又一次发病昏迷了,周围的人都说这次救不过来了,花了钱还让老人遭罪,但是__立即拨打了120,把老人送去医院抢救,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老人总算醒过来了,从那以后,__更是寸步不离婆婆。她说以前婆婆对她很好,即使还有一线希望,她绝不会放弃,万一婆婆有个三长两短,她会很伤心的。
苦守孝道,那是做人标准常言说:床头百日无孝子,而__冬去春来十个年头,照顾瘫痪的婆婆无怨无悔,在当地村民中被誉为“天下难找”的“最美媳妇”。
_说,这些年来,她在侍候婆婆时,也流了很多泪,不是因为照顾老人不能出去打工挣钱,而是老人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她就会躲在一边抹眼泪,而转过脸来,还得对婆婆满脸赔笑,以防止老人不安心养病。“这些年来,_从没走过娘家,她的母亲也是年事已高了,但是她分不开身去照顾,这让她感到很内疚。有一次,张民福单位组织家属去旅游,他想让从未出过远门的_出去玩一次,_虽然很想去见识下外面的世界,去坐坐火车,但是,最后她还是放心不下婆婆,放弃了出去旅游的机会。_今年已经53岁了,由于长期操劳,犯有严重的腰椎病,经常疼得直不起腰来,但她从不在婆婆面前表现出难受的样子。村干部说,基于她家的情况,给予_老人残疾补助,逢年过节,村里也会力所能及地对她家给予帮扶。“老人活着一天,我就得好好地照顾一天,我不能因为自己没去做而留下任何遗憾。”_说,作为张家的儿媳,不离不弃照顾老人是应该的,孝敬老人也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
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九
中宣部、全国总工会昨天联合发布20__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来自上海的航天人王曙群光荣入选。
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特级技师、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王曙群几乎一夜未眠——嫦娥五号于昨天凌晨成功发射,凝聚了所有航天人的心血。值得一提的是,嫦娥五号将利用轨道器上的对接与样品转移机构,把中国自己采集的月壤从上升器中转运到返回舱中。王曙群班组正是参与研制生产嫦娥五号对接与样品转移机构的团队之一。
此前,王曙群带领团队所提供的对接机构已是战功赫赫: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天宫”到“天舟”,先后参与7次飞行试验考核,圆满保障完成13次交会对接试验任务。在大家心目中,他已是对接机构中国制造的“代言人”。
当我们一次次仰望火箭腾飞的壮丽时,只有航天人自己知道走过了怎样的历程。20__年11月3日,王曙群和团队在浩瀚宇宙书写了一个“中国传奇”: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我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从接受研制任务到交会对接成功,王曙群带领团队花了整整16年时间。
航天,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世界上“最高”的事业舞台。回想起19岁的那个夏天,王曙群庆幸当初的选择,技校毕业后进了新中华机器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前身),每天跟着师傅学习锯切、划线、錾削、锉削、钻削……这些技能都是生产精密仪器设备必不可少的手艺活。1995年,他在全厂技能比武大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出色的表现让正在组建的对接机构产品研制团队向他敞开了大门。王曙群身上体现了一种跨度——从一名拧螺丝的小技术工,到“大国工匠”,最终还是源于热爱。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工匠”……这几年,王曙群有了自己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但在他看来,不能把大师工作室当成“荣誉机构”,而是应该作为一个创新平台,引领同事和徒弟们共同前进。
在我国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后,王曙群所在班组接到了新的指令——迎接新的型号任务,开展月面巡视器的研制工作,也就是“玉兔”号月球车。月球车的对接任务之繁重,光靠王曙群一己之力显然不够,他便大胆选用三名90后作为主操作手。20__年1月3日,团队交付的月面巡视器“玉兔二号”顺利抵达月球背面,实现了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如今再有新的型号任务,王曙群都会习惯性地把徒弟们往台前推,他自己则在背后默默地为他们指点迷津。在嫦娥五号相关产品研制任务中,149厂以“特级技师+青年技能人员”的模式合力参与总装研制,让新生代技师迅速成长。这些年,王曙群推动成立“火箭总体装配工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三年累计培养42名高级工、17名技师,力争今年底实现班组高级技师比例突破50%。他告诉大家,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人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多,一定要做到“提升永无止境,质量无懈可击”“以匠人之心,铸航天重器”。
推荐访问: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张桂梅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9篇)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